Skip to content

当你35岁后还会编码吗?

时光如一把无情的镰刀,悄无声息地挥舞着,收割着过了“黄金年龄”的程序员,收割着曾经的少年狂妄与轻狂。在IT行业,过了35岁,似乎就与编程渐行渐远。作为一个入行不到两年半的菜鸟,今天想和各位前辈聊聊,当你35岁后你还会编码吗?

期望与迷茫

在高中毕业选择大学志愿专业之前,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事 IT 行业,更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程序员。计算机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,但也算不上熟悉。游戏、电影、音乐、上网,这些是计算机带给我的乐趣。但好像也仅仅如此了。编程、Web、App、数据库、服务器、运维、架构……这些词对我来说是那么陌生,那么遥不可及。

但当高考成绩出来后,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填报志愿与专业,前方的路似乎被家人的期望填满:老师、医生、律师——几乎是传统意义上‘稳定’的职业。但不知道是少年天生的不安分(亦或说不想按照既定的安排走下去),还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,对于家人希望我选择的专业,我都隐隐地有些抗拒。

于是,我开始在网上想方设法联系目标院校各个专业的已毕业学长,询问他们对自身专业的看法以及感受。当时不少学长都建议学计算机——好就业、薪资高、发展前景好,这是大众普遍的认识。而在 2019 年(我高中毕业的那年),计算机专业的确是这样,几乎不愁就业,薪资也相对较高(但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,2025 年的今天,计算机专业早已卷了起来,不少计算机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难、薪资低、加班多的问题)。但在当时,或许是出于对前景的考虑,亦或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冲动,我鬼使神差地将第一志愿从学医改成了计算机。

现在想来,如果当时没有改志愿,我可能已经在医院实习,亦或考研、考公,或者从事其他行业。但人生就是这么奇妙,少年对于老师、医生这些已知职业的了解,反倒向往起没怎么接触过的计算机行业。或许,未来自己也能像电影里的黑客一样,敲下几行代码,就能改变世界。

顺其自然

当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便打算自学编程。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编程,甚至电脑只会开关机,打打游戏的我来说,编程并不是那么简单。好在MacBookPro笔记本中有一门学习swift的教程,这是我接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。

热情总是短暂的,在新鲜感过后,便开始迷茫,不知道从何学起,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(在控制台打印一些字符串,做一些计算,这便是我最初对编程的认知,但我想做的是有界面、有交互的程序)。

终于,在步入大学后,真正接触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。即使是现在回想起来,还是很感谢大学期间的自己,也是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。除了上课以及打球外,几乎天天都在实验室或者图书馆看计算机相关的书、看B站上各种编程视频。 然后模仿着做一些小项目。计算机网络、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组成原理、编译原理、数据结构、算法、数据库、Web、App、服务器、运维、架构……这些词对我来说不再是那么陌生,那么遥不可及了。

可能是性格使然,我并不喜欢争。但大学几年,疫情、研究生扩招、就业形势的严峻,让我不得不去争,去卷。而一切兴趣一旦和功利沾上边,似乎就与最初的初心渐行渐远。以前开发上线一个项目,LeetCode 周赛解出 4 道题,就能开心得不得了。 但现在一切都在被量化、被比较。

不过,编程的世界还是那么有趣、纯粹。逛逛V站、harker new等互联网社区论坛亦然有趣,以前学习知识以看视频为主,思维、知识等是跟着视频走,现在则更倾向于看文章、看文档,思维、知识上多了更多思考与想法。不上班的时候,带上电脑,找家书店或咖啡店可以像以前初中去黑网吧上网一样待一下午, 前者是玩游戏,后者是看文章、写代码。

AI正当时

记得最开始接触Chat GPT是2022年,当时并没有多想,只是当做一个另类的搜索引擎来使用。但是没过多久,gpt4发布、Claude发布等等。加上cursor等AI编程工具的发布,似乎一夜之间,AI时代来临了。

最开始,我只是用它来帮忙解决一些bug,或者在遇到某些技术难题时,让它给出一点思路。但渐渐地,我发现它能做的远不止这些。文档翻译、代码重构、优化 SQL 查询、生成 API 文档,甚至连论文查阅、产品策划,它都能提供不错的建议。以往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索、学习、验证的内容,现在 GPT 只需要几秒钟就能给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答案。

正是如此,对AI的依赖越来越大,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编码验证。但现在只需输入几句话描述,然后交给AI,它就能给出不错的结果。编码门槛越来越低,似乎人人都能成为程序员。

35岁后,你还会编码吗?

在这条编程之路上,每个程序员都有过类似的焦虑。35岁前,似乎人人都能在技术领域继续拼搏,可一旦超过这个年龄,许多人开始面临转型的困境。有些人选择转向管理岗位,远离了代码;有些人开始开课、写书、做咨询,转为内容创作者;而有些人则选择跨行,去做产品、去做创业,最终放弃了手中的键盘,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。

从学习编程到现在,编程给我的,远不止技术上的收获。它是一种思维的锻炼,它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。编码不是难事,养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是关键。三思而后行,每一行代码,都是对世界的一次表达,每一个系统的诞生,都是对问题的解决。我不奢望35岁之后还能像现在一样拼命地加班,像现在一样渴望解决问题,但我相信,编程这条路,至少给了我一种坚持的理由。

是的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离开编程,去做其他的工作,去赚钱,去享受生活;可能会有更多人,依靠AI、低代码、无代码来实现自己的梦想。尽管前路不明,但编程似乎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
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.